作品名作者名

与汲哥的福气友谊——维东赠文

时间:2019/12/20 17:04:09

栉风沐雨的砂石

和上人间真情和实意

方能成器万年

它们享甘霖

他们书华章

它和他一起来过、走过

无论以前

还是以后

雨水浸润的泥砂

丰盈成一壶装不下的情

这份情缘

结上了,就是一辈子

一直以来,生活中有人说我严于律己、严以待人,也有人说我曲高和寡、不易接近。无论怎样,对于如此评价,我往往只是一笑置之,毕竟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并不是交往本身,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,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不是可以求得的,我觉得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,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。我和汲哥的缘分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。汲哥其人,60年代生,曾当过兵,转业到地方任过公务员,退休后经营紫砂壶。汲哥为人正直、重感情,有责任、有担当、有智慧,有时像一杯茶,有品位;有时像一壶老酒,让人醉……

结缘于军人,收获于日常,感念于情谊,即使很久不联系,也会有念想通达彼此的默契。多年的相处,汲哥让我感到格外的轻松,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,我敢断定,自己一定是遇到了“同类”,哪怕从事着不同的职业。

提到职业,就不得不说为什么亲切地称"汲老头"为汲哥,这缘起于他所从事的行业——茶壶。 自古以来,茶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,他不仅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饮茶器皿,更是鸿儒白丁家中必须的日常用具。 放在今日,我认为还在坚持使用传统茶壶的人,无一不有着某种文人的情操与意趣,因为茶壶本身已经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寄托。 汲哥之所以能够把壶的产业做这么大,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头脑清明、胸怀大气、坦荡包容、研究深入,更是因为心中揣着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喜爱,从汲哥创办的“汲古斋”名字来看,更加印证了我的观点,也让我们由衷的佩服。

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,汲哥对于紫砂壶的理解和见识,着实让我感到受益匪浅,当然谈论美术史、茶文化和陶瓷制品,都能头头是道,让人叹服。每次遇见,都要做一次交流。思考至此,我终于明白,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人格之间,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的尊敬。因此,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,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,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。这股力量推着我主动去重新认识紫砂,学习紫砂,参悟紫砂。紫砂壶,我不懂,写这份感怀又做了一次学习、补课,也许一知半解,但我愿拾起这份情缘,与汲哥交流。通过学习才知,紫砂本身没有养生的作用,重要的是品鉴茶禅的过程,是凝练心神,提升境界的重要心路。好紫砂需要用心来养,需要勤拂拭,多摩挲,养壶千日方得一丝润色。邂逅一手壶,是茶与壶的对话,是人与壶的低语,是人与茶的相融,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。

苏东坡传中提到,一个人在船上惊了风浪,得了狂疾,因无医无药,最后刮舵把手上的木屑服下,据说上面有老舵工的“手泽”,服后即愈。“手泽”这两个字用得极妙,想想,汲哥手执紫砂,细细把玩,玲珑精巧,盈盈一手间。手轻触壶体,质地细腻光滑,如同新生的婴儿,轻抚,顿生怜爱之情。经年累月,一遍遍擦拭摩挲,温润的手泽不经意间浸润紫砂,手泽慢慢形成了油亮的包浆,经过岁月沉淀,一手壶也就成为了一件气韵生动,灵性充足的老物件。

“胸次月临天宇静,豪端风鼓海涛飞”。汲哥立志弘扬紫砂文化几十年如一日,在匆匆忙忙的快餐文化现代社会中沉下心,扎根寻访蕴含几百年的中华魂,就像手泽紫砂,静静地、慢慢地,把情谊融到事业,融到志趣,经过汲哥多年遍访壶海,收藏到"汲古斋"的紫砂,必为“真材真料,真人真做”,这也为"汲古斋"开创了好的口碑,这份真挚、执着、担责、慎独,也让我望而向往。

记得小时候看到老人的一个紫砂壶上写着一句话,现在还记忆犹新:“客去茶香留舌本,睡余书味在胸中”,就是客人走了,茶渍与茶香还会在紫砂壶上留个舌头本,实际上这种悠远,不是一时与茶结合,而是即使和茶分离了,它还在此。茶味、书味、人情味一起萦绕在心中,何等惬意!有人说:朋友如同茶壶,会用旧的,需要不断更新。我的看法正好相反:朋友正是那少数几把舍不得换掉的老壶。新茶壶不妨用一用,但是,能不能成为朋友,不到用旧之时是判断不了的。自古“壶”“福”不离,与汲哥的结缘是我之福气,就像人与壶之间的挚爱,结上了,就是一辈子!

维东

已亥初冬感怀


版权所有:上海汲氏茶器创意设计中心  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海坤路1号1幢

电话:0431-88655655  135-9607-3300   访问流量统计:

吉ICP备14001476号-3    吉公网安备 22010602000344号

技术支持: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  技术支持电话:024-52433666

微信公众号
斋主微信
淘宝店铺